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资讯
中国股市七大新变化:年内A股IPO已创历史新高
linx 2024-11-11 20:44:08 资讯 已有人查阅
导读2022年中国股市七大新变化:年内A股IPO已创历史新高 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翻倍 聪明钱变道消费复苏 编者按:虽然震荡伴随着A股2022年,但并未改变投资者对股市长期向好的预期。从融资、退市、回购、分红等多项数据的更迭中,可以清楚发现资本市场...
2022年中国股市七大新变化:年内A股IPO已创历史新高 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翻倍 聪明钱变道消费复苏
编者按:虽然震荡伴随着A股2022年,但并未改变投资者对股市长期向好的预期。从融资、退市、回购、分红等多项数据的更迭中,可以清楚发现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的全新变化,而这些新变化则进一步坚定着各方参与者看多做多中国经济的决心与信心,也让我们对于明年的资本市场充满期盼,让我们一起“遇见未来”
5733.94亿元
年内A股IPO已创历史新高
变化:
2022年收官在即。回顾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A股市场推动完善多元融资支持机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IPO融资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成为年内IPO融资的主力军。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融资总额达到15964.82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10.04%。其中,年内共有40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不包括转板及重组并购的4家公司)融资额达5733.94亿元,与2021年全年的522家IPO融资额5426.43亿元相比上升5.67%,创出历史新高。此外,年内共有335家公司增发融资额达6748.63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24.86%;年内共有9家公司实施配股融资额为615.26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24.71%。
融资规模最高的行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的主力,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统计显示,上述年内首发上市的406家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达325家,占比超过八成。在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约九成,相关融资额合计达2415.18亿元,占比98.09%。从各大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IPO市场的主力。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143只新股和119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超过六成。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以2462.12亿元和1755.72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占A股总融资额的73.5%。
民营企业融资逐步改善。统计显示,年内共有340家民营企业成功IPO,合计融资额达3779.43亿元,与去年全年的432家IPO募资额3254.17亿元相比,增长16.14%。
点评:
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据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IPO融资规模进一步提升,为稳住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本市场IPO融资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中求进,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血液”,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些“担忧”或加快“消除”,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应退尽退”
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翻倍
变化: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内A股市场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公司,近两年退市公司家数占30多年来累计退市公司总量的40%。2022年退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全年增幅超过100%,超过2018年至2020年三年期间退市公司的总和。
据统计,今年沪深两市合计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被淘汰公司占强制退市比例超过95%,这是践行不断规范的退市制度所产生的结果。2021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营业收入扣除指南》,这是继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从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违法类四个方面推出更严格的退市新规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防止“壳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促进市场出清,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点评: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特别强调,尤其是在退市改革中,应该坚持“应退尽退”,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努力做到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另外,证监会已于11月末制定下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也将深化退市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在出口端,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据记者表示,退市公司家数的增加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和优胜劣汰的体现。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较高治理水平、运营效率和较好产品前景的企业往往能够将危机视作转机,进行资本重组,扩大市场份额。而有些内力不足的企业会在竞争冲击下倒下,及时退市能够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本市场生态圈优化。
1142家回购
上市公司传递积极信号
变化:
今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出现持续回调整理,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年内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共1142家,合计回购金额为1016.23亿元,虽与2021年全年的回购金额1214.71亿元相比回落,但与去年全年回购的990家公司数量相比增长15.35%。
从回购金额来看,上述年内实施回购的1142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荣盛石化今年以来期间回购金额达到38.80亿元居首,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恒力石化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均超20亿元,分别为 28.31 亿元、20.40 亿元、20.00 亿元。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年内回购涉及29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医药生物、石油石化、电子等三行业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居前,分别达到124.08亿元、100.34亿元、95.74亿元,上述行业较去年全年回购金额分别增长53.58%、20.35%、19.53%。
点评:
接据记者采访的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监管政策对A股上市公司回购条件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回购积极性、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在此支持下,今年以来多数上市公司回购规模超千万元,回购上市公司数量有所上升,这表明多数上市公司对于公司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回购资金的流入有助于改善市场资金面,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华福证券认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维护自身价值、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工具。公司回购股份对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频频,也侧面反映A股估值已回落到一个具有性价比的区间。
12次日涨幅超3%
创业板指尽显科技活跃力
变化:
2022年以来,A股三大股指呈现震荡整理态势,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下跌达16.32%,报3045.87点;深证成指期间累计下跌达26.97%,创业板指期间累计跌幅达31.19%。
进一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上证指数年内共有113个交易日实现上涨,且有1次涨幅超3%,即在2022年3月16日涨幅达到3.48%。2021年上证指数并未出现涨幅超3%的交易日。深证成指共有6次涨幅超3%,与2021年全年只有1次涨幅超3%相比,增加了5次。创业板指的活跃力表现最好,年内共有12次涨幅超3%,与2021年全年10次涨幅超3%相比,增幅为20%。
点评:
对创业板指的市场表现,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据记者说:“创业板聚集了众多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赛道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赛道股的表现。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我国存在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更是迎来了实现逆袭的绝佳机会,同时新能源也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我国在2022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文件。这对整个创业板指数具有提振作用。”
华银基金董事长张雄飞据记者说:“创业板上市公司以高科技公司为主,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在未来一段时间,创业板仍有望持续跑赢主板。”
871.18亿元
聪明钱变道消费复苏
变化:
随着我国消费复苏活力逐步显现,以及实体经济韧性稳步增强,今年外资仍在持续加仓A股。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12月22日,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净买入额871.18亿元,与2021年相比有所回落。
个股方面,从沪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来看,1月1日至12月22日,共有161只个股现身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有82只活跃股期间处于净买入状态,获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为995.49亿元。其中,消费股美的集团期间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过100亿元,达到152.63亿元,而2021年最获北向资金青睐的是电力设备行业的宁德时代(398.480, -3.52, -0.88%)。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近一年来,获得北向资金加仓占行业总持股市值比变化最大的三大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和煤炭三大行业,分别为1%、0.98%和0.75%。2021年十大活跃股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电子和基础化工。
点评:
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说:“北向资金今年投资主线主要是围绕消费股、大医药和新能源绿电。前三季度,北向资金基本顺势交易,助推赛道股走出几波趋势行情。”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今年格外受到北向资金青睐,吴啟宏说:“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行业均属于消费复苏领域,在我国防疫措施持续优化后,消费复苏的势头正逐步明朗。且参照海外优化防控后的经验,往往医药医疗领域会产生新的需求,而消费复苏在经历短时间波动后,也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所以北向资金正转向消费复苏赛道。”
加仓1506只标的
融资客青睐低估值行业
变化:
随着A股市场三大股指持续震荡,可以直观反映投资热度的两融规模也受到影响。同花顺数据显示,12月22日,沪深京三市两融余额达15527.8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8321.91亿元减少2794.02亿元。但2022年1月1日至12月22日期间,共有1506只个股获融资客加仓,较2021年的1428只明显增加。
且1月1日至12月22日,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获得融资客加仓,其中基础化工、建筑装饰和纺织服饰期间获融资客加仓均超4亿元,分别为14.5亿元、5.8亿元和4.97亿元。而2021年获得融资客加仓的前三大行业为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
点评:
对于资金减少的同时,融资客加仓个股明显增加,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说:“这反映2022年市场的一个特点,即中小盘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股。这一点可以从中证1000和沪深300走势对比中得到印证,11月初之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权重蓝筹和金融板块持续走弱,而众多中小创所代表的新能源、科技赛道则走出几轮结构性行情,不过这一走势目前正发生改变,金融板块和部分低估值蓝筹正迎来估值重塑。”
广州国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权庆告据记者:“基础化工行业的基本面跟大宗商品价格有较大相关性,建筑装饰行业是稳增长的受益板块,纺织服装行业处于困境反转阶段,这三个行业今年获得较多融资客净买入,与去年的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行业对比可以发现,今年融资客减少了景气行业的配置,加仓了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行业。”
市盈率持续呈现下降态势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亟待建立
变化: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3日,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滚动市盈率为9.26倍、11.23倍、22.30倍、27.55倍,分别处于十年期25.78%、26.17%、19.14%和9.07%的历史分位点。相比去年同期,除中证500指数略有升高,其他估值均有进一步回落。
截至2022年12月23日,今年以来,上证国企红利指数和中证国企红利指数的滚动市盈率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当前值分别为4.54倍和5.14倍,处于十年期1%历史分位点以下。分产业看,以电子、通信、电力设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应行业的国有企业估值中位数均低于民营企业;上游行业如钢铁、煤炭、基础化工国有企业估值中位数也大幅低于同行业其他类型企业。从申万一级31个行业分类上看,银行业市盈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68%至4.21倍,为市盈率最低的行业;煤炭和石油石化行业市盈率今年也降幅明显,同比分别下降34.64%和37.42%,PE为6.12倍和6.95倍。
点评:
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也表示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要更加重视我国的差异化。首先,综合考量各行业发展阶段特征,给予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更高定价权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产业趋势与产业发展战略地位,适当对尚未盈利但具备前景、符合战略支持方向的专精特新公司给予更多倾斜;二是传统价值股需要重视中期产业发展背景与社会效益,如部分银行股、能源类、公用事业类股票。其次,重视所有制经济角色。围绕产业发展地位,挖掘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显著被低估的上市公司价值,如上游资源品、重要工业企业和制造业国企公司。最后,对符合国家战略支持方向、代表中国制造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提供更好估值环境。例如新能源、半导体、军工、高端装备等产业链中龙头企业。
招商期货分析,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在绝对估值水平方面具备优势,而中证5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相对估值优势明显。整体而言,各指数估值水平在现阶段处于历史低位,上方具有较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中金公司判断,A股的长期估值中枢仍将保持稳定且具备提升空间,同时要关注风险溢价波动。尤其是部分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等估值长期普遍偏低,估值结构有改善空间。
编者按:虽然震荡伴随着A股2022年,但并未改变投资者对股市长期向好的预期。从融资、退市、回购、分红等多项数据的更迭中,可以清楚发现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的全新变化,而这些新变化则进一步坚定着各方参与者看多做多中国经济的决心与信心,也让我们对于明年的资本市场充满期盼,让我们一起“遇见未来”
5733.94亿元
年内A股IPO已创历史新高
变化:
2022年收官在即。回顾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A股市场推动完善多元融资支持机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IPO融资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成为年内IPO融资的主力军。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融资总额达到15964.82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10.04%。其中,年内共有40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不包括转板及重组并购的4家公司)融资额达5733.94亿元,与2021年全年的522家IPO融资额5426.43亿元相比上升5.67%,创出历史新高。此外,年内共有335家公司增发融资额达6748.63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24.86%;年内共有9家公司实施配股融资额为615.26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24.71%。
融资规模最高的行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的主力,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统计显示,上述年内首发上市的406家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达325家,占比超过八成。在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约九成,相关融资额合计达2415.18亿元,占比98.09%。从各大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IPO市场的主力。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143只新股和119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超过六成。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以2462.12亿元和1755.72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占A股总融资额的73.5%。
民营企业融资逐步改善。统计显示,年内共有340家民营企业成功IPO,合计融资额达3779.43亿元,与去年全年的432家IPO募资额3254.17亿元相比,增长16.14%。
点评:
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据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IPO融资规模进一步提升,为稳住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本市场IPO融资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中求进,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血液”,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些“担忧”或加快“消除”,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应退尽退”
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翻倍
变化: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内A股市场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公司,近两年退市公司家数占30多年来累计退市公司总量的40%。2022年退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全年增幅超过100%,超过2018年至2020年三年期间退市公司的总和。
据统计,今年沪深两市合计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被淘汰公司占强制退市比例超过95%,这是践行不断规范的退市制度所产生的结果。2021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营业收入扣除指南》,这是继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从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违法类四个方面推出更严格的退市新规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防止“壳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促进市场出清,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点评: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特别强调,尤其是在退市改革中,应该坚持“应退尽退”,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努力做到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另外,证监会已于11月末制定下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也将深化退市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在出口端,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据记者表示,退市公司家数的增加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和优胜劣汰的体现。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较高治理水平、运营效率和较好产品前景的企业往往能够将危机视作转机,进行资本重组,扩大市场份额。而有些内力不足的企业会在竞争冲击下倒下,及时退市能够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本市场生态圈优化。
1142家回购
上市公司传递积极信号
变化:
今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出现持续回调整理,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年内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共1142家,合计回购金额为1016.23亿元,虽与2021年全年的回购金额1214.71亿元相比回落,但与去年全年回购的990家公司数量相比增长15.35%。
从回购金额来看,上述年内实施回购的1142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荣盛石化今年以来期间回购金额达到38.80亿元居首,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恒力石化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均超20亿元,分别为 28.31 亿元、20.40 亿元、20.00 亿元。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年内回购涉及29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医药生物、石油石化、电子等三行业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居前,分别达到124.08亿元、100.34亿元、95.74亿元,上述行业较去年全年回购金额分别增长53.58%、20.35%、19.53%。
点评:
接据记者采访的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监管政策对A股上市公司回购条件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回购积极性、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在此支持下,今年以来多数上市公司回购规模超千万元,回购上市公司数量有所上升,这表明多数上市公司对于公司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回购资金的流入有助于改善市场资金面,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华福证券认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维护自身价值、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工具。公司回购股份对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频频,也侧面反映A股估值已回落到一个具有性价比的区间。
12次日涨幅超3%
创业板指尽显科技活跃力
变化:
2022年以来,A股三大股指呈现震荡整理态势,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下跌达16.32%,报3045.87点;深证成指期间累计下跌达26.97%,创业板指期间累计跌幅达31.19%。
进一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上证指数年内共有113个交易日实现上涨,且有1次涨幅超3%,即在2022年3月16日涨幅达到3.48%。2021年上证指数并未出现涨幅超3%的交易日。深证成指共有6次涨幅超3%,与2021年全年只有1次涨幅超3%相比,增加了5次。创业板指的活跃力表现最好,年内共有12次涨幅超3%,与2021年全年10次涨幅超3%相比,增幅为20%。
点评:
对创业板指的市场表现,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据记者说:“创业板聚集了众多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赛道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赛道股的表现。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我国存在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更是迎来了实现逆袭的绝佳机会,同时新能源也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我国在2022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文件。这对整个创业板指数具有提振作用。”
华银基金董事长张雄飞据记者说:“创业板上市公司以高科技公司为主,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在未来一段时间,创业板仍有望持续跑赢主板。”
871.18亿元
聪明钱变道消费复苏
变化:
随着我国消费复苏活力逐步显现,以及实体经济韧性稳步增强,今年外资仍在持续加仓A股。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12月22日,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净买入额871.18亿元,与2021年相比有所回落。
个股方面,从沪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来看,1月1日至12月22日,共有161只个股现身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有82只活跃股期间处于净买入状态,获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为995.49亿元。其中,消费股美的集团期间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过100亿元,达到152.63亿元,而2021年最获北向资金青睐的是电力设备行业的宁德时代(398.480, -3.52, -0.88%)。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近一年来,获得北向资金加仓占行业总持股市值比变化最大的三大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和煤炭三大行业,分别为1%、0.98%和0.75%。2021年十大活跃股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电子和基础化工。
点评:
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说:“北向资金今年投资主线主要是围绕消费股、大医药和新能源绿电。前三季度,北向资金基本顺势交易,助推赛道股走出几波趋势行情。”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今年格外受到北向资金青睐,吴啟宏说:“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行业均属于消费复苏领域,在我国防疫措施持续优化后,消费复苏的势头正逐步明朗。且参照海外优化防控后的经验,往往医药医疗领域会产生新的需求,而消费复苏在经历短时间波动后,也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所以北向资金正转向消费复苏赛道。”
加仓1506只标的
融资客青睐低估值行业
变化:
随着A股市场三大股指持续震荡,可以直观反映投资热度的两融规模也受到影响。同花顺数据显示,12月22日,沪深京三市两融余额达15527.8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8321.91亿元减少2794.02亿元。但2022年1月1日至12月22日期间,共有1506只个股获融资客加仓,较2021年的1428只明显增加。
且1月1日至12月22日,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获得融资客加仓,其中基础化工、建筑装饰和纺织服饰期间获融资客加仓均超4亿元,分别为14.5亿元、5.8亿元和4.97亿元。而2021年获得融资客加仓的前三大行业为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
点评:
对于资金减少的同时,融资客加仓个股明显增加,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说:“这反映2022年市场的一个特点,即中小盘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股。这一点可以从中证1000和沪深300走势对比中得到印证,11月初之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权重蓝筹和金融板块持续走弱,而众多中小创所代表的新能源、科技赛道则走出几轮结构性行情,不过这一走势目前正发生改变,金融板块和部分低估值蓝筹正迎来估值重塑。”
广州国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权庆告据记者:“基础化工行业的基本面跟大宗商品价格有较大相关性,建筑装饰行业是稳增长的受益板块,纺织服装行业处于困境反转阶段,这三个行业今年获得较多融资客净买入,与去年的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行业对比可以发现,今年融资客减少了景气行业的配置,加仓了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行业。”
市盈率持续呈现下降态势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亟待建立
变化: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3日,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滚动市盈率为9.26倍、11.23倍、22.30倍、27.55倍,分别处于十年期25.78%、26.17%、19.14%和9.07%的历史分位点。相比去年同期,除中证500指数略有升高,其他估值均有进一步回落。
截至2022年12月23日,今年以来,上证国企红利指数和中证国企红利指数的滚动市盈率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当前值分别为4.54倍和5.14倍,处于十年期1%历史分位点以下。分产业看,以电子、通信、电力设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应行业的国有企业估值中位数均低于民营企业;上游行业如钢铁、煤炭、基础化工国有企业估值中位数也大幅低于同行业其他类型企业。从申万一级31个行业分类上看,银行业市盈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68%至4.21倍,为市盈率最低的行业;煤炭和石油石化行业市盈率今年也降幅明显,同比分别下降34.64%和37.42%,PE为6.12倍和6.95倍。
点评:
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也表示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要更加重视我国的差异化。首先,综合考量各行业发展阶段特征,给予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更高定价权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产业趋势与产业发展战略地位,适当对尚未盈利但具备前景、符合战略支持方向的专精特新公司给予更多倾斜;二是传统价值股需要重视中期产业发展背景与社会效益,如部分银行股、能源类、公用事业类股票。其次,重视所有制经济角色。围绕产业发展地位,挖掘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显著被低估的上市公司价值,如上游资源品、重要工业企业和制造业国企公司。最后,对符合国家战略支持方向、代表中国制造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提供更好估值环境。例如新能源、半导体、军工、高端装备等产业链中龙头企业。
招商期货分析,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在绝对估值水平方面具备优势,而中证5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相对估值优势明显。整体而言,各指数估值水平在现阶段处于历史低位,上方具有较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中金公司判断,A股的长期估值中枢仍将保持稳定且具备提升空间,同时要关注风险溢价波动。尤其是部分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等估值长期普遍偏低,估值结构有改善空间。
本文标签:
很赞哦! ()
上一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