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资讯

券商自己炒股,亏到部门解散

linx 2024-11-11 06:00:04 资讯 已有人查阅

导读这周,市场看起来不怎么好,但一些有业绩的股票,以及前期超跌的创业板,已经开始抗跌,我管的产品持仓以白马垃圾股为主,单周净值还涨了1%。 周末看财经消息,某券商自营部门,因为去年炒股亏得太多,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年终奖,前不久4位部门领导被集体免...

    这周,市场看起来不怎么好,但一些有业绩的股票,以及前期超跌的创业板,已经开始抗跌,我管的产品持仓以白马“垃圾股”为主,单周净值还涨了1%。

    周末看财经消息,某券商自营部门,因为去年炒股亏得太多,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年终奖,前不久4位部门领导被集体免职,可能整个部门解散。

    绝大部分券商旗下都有强大的研究团队,被我们称为“卖方”,意思是分享和卖出研究成果,但为什么自己却炒不好股票呢?我觉得,最主要并不是研究的问题,而是考核体制的问题。

    券商拿着国家特许的牌照,本来是个坐地收钱的生意,要么收大家炒股的佣金,要么把多余的钱融资给大家收利息,所以自然而然,对自营部门炒股的要求会是:最好每年都有收益,可以不高但也不能低(如果太低干嘛不直接去融资给股民收5-6%的利息),并且波动要小。

    看起来很合情合理的要求,其实和股市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在股市里,行情不好,连续一两年亏钱很正常。另外,注定波动不会小,再好的大牛股,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40-50%的回撤,分散组合持仓后,最大回撤20-30%,根本不算多。

    以前也有券商自营部门找过我,准备配一些我们的基金产品。其中有一家,说没啥要求,只要我们每年同行中排名前三分之一就行。

    听起来确实很通情达理,如果连同行的前三分之一都排不到,那人家有什么理由找你,又怎么向他们上级交差?

    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婉拒了:第一,我不会去太关心,单独一年到底排名什么位置,如果到了年底排名差一点点,我怎么去拼呢,又不能改变自己的打法;第二,我们内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是两年一个周期,并且没那么机械,只要是在做正确的事,也能够相对基准指数有一定超额,就可以再多给时间来评判。

    笔者不是对自己没信心,我甚至觉得,未来自己会是行业内,能排进前20%的基金经理。但“每年同行中排名前三分之一”,一方面我做不到,另一方面标准也不符合实际。

    公募和私募,比券商自营部门稍微好一点,考核没有那么机械,但同样会受到投资以外的因素影响。比如,往往在业绩很好,或者市场很好的时候,才能有客户投钱过来。

    甚至,正当业绩很好、市场也很好,两者叠加的时候,募来了大量的钱。然后,可以想像,谁的业绩会一直好、又哪有市场涨多了不跌?

    钱都是在你的风格最出风头,大环境也最好的时候来的,未来无法避免,要承受业绩和市场的回归,要过苦日子。哪怕像张坤这样的大佬,都逃离不了这个节奏。

    我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非常注意,只在市场困难的时候募资,结果不出所料,募资非常困难。太少有人愿意在市场天天下跌,似乎看不到前途的时候买基金,哪怕他愿意,家里人也不一定同意。

    但又必须只能这么做,不能市场高位时去要太多钱。我只要坚持好这一点,起步就能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经理。

    所以散户要利用好的优势是什么?1.你们没有考核的压力,没有排名的压力,完全可以把收益预期压一压,慢慢做,做自己的。如果只要年化8-10%,其实不难,而且年化8-10%真的很不低了。

    2.你们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可以市场困难的时候补仓加码(相当于笔者募到资了,可惜笔者这种时候往往募不到),这几乎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余的真不要去多想。比如,我需要钱所以就应该追求高收益,我资金少所以就应该追求高收益,等等。谁特么还不需要钱,还有钱少怎么又是优势了?本身因果就没搞对。难道不是,只有高水平才应该追求高收益吗?

    但高收益又是有数据天花板的。省略论证过程直接说结论:如果你追求长期年化收益超过20%,那么你是在追求一项,几乎从来没人做出来过的壮举。

    回到股市,现在陷入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的美国,股市创今年反弹新高;经历了失去的30年的日本,股市创30年新高;有点日落西山的欧洲,德国、法国股市创出历史新高;只有经济正在复苏的我们,股市保留了最大进步空间。

    确实不容易,但A股也应该会好起来的,就像今晚文章一开头所写,最近一周其实已经有些迹象。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