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资讯

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未来不可能每年都是这个环境

linx 2024-11-10 14:14:02 资讯 已有人查阅

导读昨天刚写了不相信A股就涨1分钟肯定不止一分钟!,今天市场还是硬气了不少。 这两年以来A股最大的生态变化就是非基本面资金占比越来越高,这里包括量化,衍生品的后台交易,一些T0策略等等,这些资金做的核心是情绪的判断而不是基本面的判断,所以短期A...

    昨天刚写了不相信A股就涨1分钟肯定不止一分钟!,今天市场还是硬气了不少。

    这两年以来A股最大的生态变化就是非基本面资金占比越来越高,这里包括量化,衍生品的后台交易,一些T0策略等等,这些资金做的核心是情绪的判断而不是基本面的判断,所以短期A股的走势会更容易被这些资金左右,并不能体现真正的基本面变化。

    我们要习惯这种生态的变化,更不要成为这种生态的牺牲品。

    所谓对情绪判断,本质上就是收割受情绪操纵短线交易的散户,比如昨天开盘就顶上去那些...利用散户的冲动交易套利赚钱,做这些冲动交易散户的对手盘...

    每当你冲动想要买入的时候不妨等一等,每当你冲动想要卖出的时候不妨也等一等,想想头上那把镰刀,冷静一些。

    从基本面来讲,这两年这种类似的收割策略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环境低迷,A股的基本面不好,没有增量资金。一旦经济预期好转,基本面向上,增量资金流入,这种收割策略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每天去捡散户冲动交易的几块钱,赚不到市场趋势向上的钱。

    另外,很多量化,高频策略被这两年募了很多钱,加上策略同质化,其实也越来越难做,韭菜就这么多,收割机开的太猛就容易互相撞上...

    做投资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成功,13-15年是重组策略,炒作ST的春天,15年之后这种策略持续见底,当年的私募冠军净值跌了90%;17年之后是核心资产价值投资的春天,无数人奉为圭臬,结果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坤坤兰兰快速跌下神坛;21年被誉为景气投资的春天,当时被封神的某景气投资公募大佬近一年的基金收益是-40%,21年的利润已经被他亏的干干净净。

    这两年又被誉为高频策略,套利策略,量化的春天,量化大佬豪掷三亿拍下别墅,银行证券公司的代销名单已经默默的划去什么景林,淡水泉,上满了各种量化基金

    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一个惊人的事实

    今天看到一张图很有意思,微信里怀孕的搜索次数今年以来呈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

    在这两年生娃几乎快要上升成互联网上政治不正确行为的时候,竟然搜索关注怀孕的人数在提升...这有点颠覆我的直观感受。

    从我国的出生人口来看,2000-2017年其实都在1700万人左右,2018年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出生人口下滑到了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开始继续断崖式下滑下滑到了1202万,接下来继续下滑2021年是1062万,2022年是956万...

    从生育适龄人口来看,1981年到1999年我国的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附近,所以出生人口下滑肯定不是适龄生育人口下滑的原因,而是生育意愿下滑。

    从出生人口下滑的时间点我观察到两个巧合。

    第一,和2016年以来的房地产涨价去库存基本契合,2016年以来各大主要城市都经历了一轮房价的上涨,2018年开始出生人口开始断崖式下滑。这是不是意味着生活成本的上升抑制了生娃的意愿。

    第二,第二次断崖下滑和新冠疫情的时间基本重合,这里原因可能来自于对婴儿健康的担忧(打了疫苗不能生娃)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担忧自己未来没收入养不起娃)。

    另外作为一个90后,我能感受到身边的同龄人包括我自己出于对生活质量的考虑也不愿意要娃的心态变化,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慢变量,不是一个快变量,这种变量会导致出生人口,生育意愿逐步降低,但不会导致断崖式降低。

    养育成本增加,新冠疫情带来的健康焦虑,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可能才是近几年出生人口断崖式的下跌更重要原因。

    而当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这三个因素,我们会发现,好像并没有在继续变差了。

    新冠带来的健康焦虑基本在今年开始消散,这种健康焦虑的最后一波是打疫苗之后不要怀孕的传言,到目前为止这种健康焦虑是基本完结了。

    房价的问题在非核心城市也在缓解,目前来看,除了一线城市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普通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已经持续下跌。考虑到国内物价是相对稳定的,房价就是最大的生活成本来源。

    经济预期这个因素没有明确缓解,但也没有进一步变差。

    再叠加去年有一些存量需求以及明年龙年的生肖大年特征,明年的生育率回暖,出生人口回升很可能是值得期待的。

    这件事有些反直觉,但确实可能就是事实。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边际的变化不是大部分人的意愿,过去可能90%的人不愿意生娃,现在变成了85%的人不愿意生,边际上也是改善的。

    目前对生育率的悲观是对我国经济中长期前景悲观的一个很重要因子,和生育有关的一些消费比如母婴用品,疫苗等公司股价更是跌到了尘埃里...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育率大幅下滑是2017年才开始发生的,这部分人成为主要劳动力至少要等到2035年之后,对整体消费的影响更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因子,在A股大部分人连一年都不看,现在却因为一个十年之后的事悲观,这就是扯淡。

    另一方面,未来出生人口的中枢大概率也不是900万这个水平,这个生育水平是在疫情,高房价,互联网带来的生育恐慌中共同造就的,未来不可能每年都是这个环境...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