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区块资讯区块资讯
大模型热潮半年,真金投资人寥寥
zhoucl 2025-01-10 13:41:27 区块资讯 已有人查阅
导读来源|甲子光年
作者|刘杨楠
来源|甲子光年
在宣布“要做中国版OpenAI”136天后,王慧文将光年之外卖给了美团。
2023年6月29日,美团全资收购了「光年之外」,总代价约为20.65亿元人民币,包括2.33673亿美元现金、承担3.66924亿元人民币债务及1元人民币。
国内首家由大佬创办的大模型初创公司以这种方式收尾,引发了市场诸多疑问和猜测。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次常见的企业收购,但对于国内AI行业而言,这或许标志着AI大模型创业潮的降温。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自6月26日起,科大讯飞、昆仑万维、360等AI概念股集体下跌。不仅是国内,全球对ChatGPT的热情也在减退。根据SimilarWeb数据,ChatGPT的访问量增长率从1月份的131.6%降至5月份的2.8%。
当大模型热度消退,人们开始质疑:大模型是否真的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机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连大佬们也意见不一。傅盛和朱啸虎就曾在朋友圈为此争论。
创业者、投资人与需求方的认知差异使得大多数玩家对大模型持谨慎态度。在6月16日的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参会者对如何拥抱大模型展开了激烈讨论。
大模型市场需要理性声音,创新不能停止,但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大模型能否投?如何投?商业化前景如何?
1. 谨慎的投资人
从年初至今,国内涌现出多家大模型初创公司,如百川智能、衔远科技等,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背景显赫,备受资本青睐。然而,除了明星团队外,投资人普遍持观望态度,真正投入资金的人并不多。
早在今年初,ChatGPT热潮席卷全球时,投资人们对大模型的看法各不相同。险峰认为大模型会改变一些东西,但影响尚不确定;另一些机构则担心国内反应过热,强调应关注基础科学,避免盲目跟风。
尽管有部分投资人开始出手,但手笔不大。章高男指出,关键在于定义大模型的能力边界,才能理性决策。
2. 拥抱大模型前需厘清的问题
新技术的商业应用核心问题是:能用在哪,怎么用?对于大模型来说,首先需要明确其能力边界。
林咏华表示,“大模型 提示学习”无法替代一切,尤其在特定任务中,过度依赖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效果难以控制。张熠天指出,大模型生成的结果并非因果关系的答案,而是最优词汇聚类,因此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直接应用需谨慎。
业内共识是,未来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垂直大模型,重点在于将通用大模型与行业数据结合。企业还需考虑大模型是否为刚需,以及数据安全和市场格局变化。
3. 大模型工程化落地无标准答案
对于已投入大模型的企业,接下来的关键是解决实际的工程化问题。业内逐渐形成共识:大模型和小模型将相辅相成。
林咏华认为,窄域场景更适合“小模型 迁移学习”。宣晓华提出,未来AI企业的商业模式将是通用大模型与垂直行业小数据模型的双轮驱动。
章高男建议,企业在优化或训练垂类模型时,可以结合大模型技术,形成低算力要求的行业垂直模型。
大模型的工程化落地问题复杂多样,没有标准答案。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不同,更多是基于国情的选择。发展大模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战略资源。
黄铁军在2023北京智源大会闭幕式上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不安感,强调应对风险的重要性。如今入场的每家企业都可能成为技术处女地的拓荒者,时间将证明一切。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