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资讯

A股上市银行拟合计派现超5300亿元 14家股息率在5%以上

linx 2024-11-11 10:20:02 资讯 已有人查阅

导读A股上市银行是现金分红大户,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行更是占据了A股上市公司丰厚回报榜近一半的名单。 当前,A股上市银行已有23家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分红预案,除 郑州银行 没有现金分红计划外,其余上市银行均公布了现金分红方案。 可以看到,延...

A股上市银行是现金分红大户,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行更是占据了“A股上市公司丰厚回报榜”近一半的名单。

当前,A股上市银行已有23家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分红预案,除郑州银行没有现金分红计划外,其余上市银行均公布了现金分红方案。

可以看到,延续稳定的分红风格,多家上市银行拟派现规模持续创上市以来新高,每股股利较上年也不断提升,更有14家银行的股息率在5%以上,多家分红比例保持在30%及以上。

派现金额再创新高

从拟派现总额看,根据前述A股上市银行的分红方案,其合计拟派现达5308.20亿元,其中有17家银行的拟派现金额是上市以来的新高。

具体看,六大国有银行的拟派现规模在255亿元至1081.69亿元区间,此外,招商银行的拟派现规模也与大行比肩,该行2022年拟派现438.32亿元,现金分红占比达33.01%。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派现千亿元规模以上的银行。年报显示,该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度普通股现金股息,以3564亿股普通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人民币3.035元(含税),派现总额约为人民币1081.69亿元。

从现金分红比例看,计划高比例现金分红的上市银行类型涵盖了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四大类型。前述银行中,一半以上的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在25%以上,其中,六大国有银行以及浙商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渝农商行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了30%。

从股利看,前述银行中有16家银行的每股股利较2022年有所提升,有12家银行的提升比例超过5%;7家银行提升比例超过10%;张家港行、常熟银行、平安银行的每股股利均较上一年提高了25%;此外,六大国有银行的每股股利均超过0.2元,且较上一年提升了3.48%至7.47%不等。

从股息率看,Wind统计数据显示,前述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最高的是渝农商行,股息率为7.4%。此外,六大行的股息率均超过了5%,股份行中的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股息率也在5.14%至7.3%区间。

如何合理安排

现金分红?

在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郑州银行较为特殊,该行继续宣布不采取现金分红,这是该行连续第三个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也在近期遭到投资者的多次抱怨。

对此,郑州银行从宏观环境、增强风险地域能力、补充资本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郑州银行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持续暴露,本行不断加强风险的前瞻管控,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加大拨备计提力度,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本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本行保持经营稳定提供保障。”

此外,为顺应日益趋严资本监管政策,郑州银行表示,“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本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有利于提升本行资本充足水平,以支持本行的战略转型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合理稳定的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基础。而坚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也需根据其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当前上市银行包括一些非上市银行,在分红方面存在两个相对极端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总结道,一是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百分之五六百,利润藏了又藏,就是不愿意分红或以极低的比例分红,比如一些农商行;二是少数业绩平平、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不良率高的银行,本来不该高比例分红的,却打肿脸充胖子,以较高的比例分红,比如个别股份制银行。

对于后者,董希淼更认同的观点是,这些银行更应该将利润留存转成资本,用于补充资本,增强资本的实力,以更好地增强发展的稳健性,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据悉,监管部门亦有此导向,对于一些经营业绩、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指标不佳的银行,监管部门甚至会直接窗口指导要求减少或不要分红。

针对当前上市银行分红差异化现象,董希淼思考的是上市银行什么样的分红比例是恰当的。

“当前较为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标准或指导原则,来规范一下到底多少比例分红是合适的,是否需要一个明确的监管标准或自律规范?”董希淼表示。

从今年上市银行已披露的经营数据看,上市银行虽然净利润持续增长,但也受到资产负债两端的挤压,息差进一步收窄。整体看,银行体系的“资产荒”压力不小,且信贷资源向低息对公贷款集中。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国股银行加权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3.69%,较2021年和2022年年中分别下降6bp和4bp。

对此,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2022年我国经济景气度下行,信贷需求多集中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对利率敏感性高,驱动信贷业务向国有大行集中,大中行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而导致原定价较高的中小银行资产端定价承压更加明显。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