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资讯
地产暴雷、信托出险,投资如何安放?
linx 2024-11-10 11:38:10 资讯 已有人查阅
导读当大多数股民被裹挟在泥沙俱下的股市河流中一路向南不复回时,可能少有人注意到还有另一群为数不少的投资人群体又陷入到了非标资产暴雷的困境中。 随着万亿中植系暴雷、部分信托公司停止兑付、地产行业风险出清继续,受伤的投资者开始浮现。很多人会觉得不可...
当大多数股民被裹挟在泥沙俱下的“股市河流”中一路向南↓不复回时,可能少有人注意到还有另一群为数不少的投资人群体又陷入到了非标资产暴雷的困境中。
随着万亿中植系暴雷、部分信托公司停止兑付、地产行业风险出清继续,受伤的投资者开始浮现。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包括我也一样。
毕竟资管新规发布、过渡期结束、正式实行,累计算下来都已经好几年了,资管产品全面转向净值化、标准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为什么还有人会相信所谓的高息非标产品?相信刚性兑付、相信永远不会亏损和违约呢?
部分投资人可能是因为对金融投资的了解有限,或是认知不足、只片面接受好的信息,或是被宣传和销售话术蒙蔽,但也有部分投资人或许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抱着赌徒的心理去博取所谓的高额收益,却不料自己真的成了最后的地雷接棒者。只能感慨,人性的贪婪时常会超出想象力的边界。
房地产行业暴雷持续
最近发生了几件大事,房地产行业持续暴雷是其中之一,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碧桂园正式违约,称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性压力。
8月上旬,碧桂园两笔美元债(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的票息未能如期兑付。根据公开报道,碧桂园内部人士表示,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
这是继恒大暴雷之后,另一家巨无霸房企出险。
中国恒大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24374.1亿元,剔除合约负债7210.2亿元后为17163.9亿元。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2300.7亿元,毛利249.9亿元,净亏损合计1258.1亿元。净利润方面,2021年、2022年恒大两年亏超8120亿元。总结就是巨额亏损,资不抵债,经营状况难以扭转,无力偿债。
恒大负债2.4万亿,碧桂园负债也不少,有1.4万亿。
截至2022年末,碧桂园总负债1.44万亿元,流动负债1.23万亿元,刨除6682亿元的合同负债,1年之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有5630亿元。对应的,流动资产合计1.54万亿元,其中在建物业8839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3800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83亿元。
可以说房地产销售回款的情况密切关系到碧桂园偿债的能力。恰恰这就出了问题,今年1-7月,碧桂园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378亿元,同比下降37.3%;7月的合同销售金额只有120.7亿元,同比下降65.0%,降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碧桂园违约前后,股价迅速下跌,目前只有0.8港元/股左右,与曾经的辉煌高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旗下债券也被一些机构不计成本的甩卖,债券价格暴跌。
就整个地产行业来说,本以为经历过前两年的风险出清,到今年会稍有起色,没想到连行业巨头都纷纷撑不住了。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迄今,债务违约房企有大约50家,这些都是有头有脸的行业top100以内的居多,中小房企更早之前或已暴雷。
房地产行业风险持续出清影响是巨大的,此前恒大暴雷就已经拖累了不少供应链企业如材料供应商、工程建设商等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如果碧桂园也倒下躺平,可能会引发其他房企的信用风险或资金链断裂,导致整个行业的信心和预期再度下滑,很多投资人和家庭都会受到牵连。
中植系暴雷和信托停兑
这两个事件和房地产行业也紧密相关。中植系布局了很多房地产项目和上市公司股权,随着地产行业暴雷持续、股市行情不景气、所投上市公司股价下跌,遭遇了双重打击。
楼市销售不理想、回款慢,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打八折卖新房,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失利加上持有的金融资产亏损,导致中植系资产缩水、出现流动性困难。今年7月,多位投资者反映,其通过中植系四大财富管理平台投资的定融产品延期兑付。消息称,中植系债权权益规模达到2300亿元,涉及15万高净值投资人。
中植集团为中融信托第二大股东,中融信托的一些产品也出现了停兑、逾期的情况。根据公告整理,截至8月23日,已有9家上市公司披露所持产品情况,总规模超过3亿元。其中,8家已披露实质性违约,1家上市公司对相关产品提前确认了50%损失。
中融信托对此表示,目前只是部分信托计划暂停到期兑付,其他类型的产品都是正常募集且兑付。
从整个房地产行业和信托业之间的联系来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的房地产风险敞口已从2019年高峰期的2.9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的13%)降至1.1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的5%)。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可能引发部分风险产品出现更多违约,不过风险相对可控。
2018年推出的资管新规确定了资管机构允许发行的产品类型,比如不能明股实债,非标业务、通道类业务也都被禁止,这使得行业远离了某些高风险操作和产品。要求降杠杆、除嵌套,不能保本保收益,不能发行资金池业务,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投资者须承担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托行业还是有一些非标、资金池的产品仍在存续,这或许是过去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过在资管新规下,非标资产风险向标品传染链路理论上被阻断,部分信托产品的风险事件不会扩大,信用风险演化为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有限。
暴雷事件对投资的启示
1、破除路径依赖
过去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把握住了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大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对融资的旺盛需求带来的金融行业的种种创新和繁荣所带来的机会,这诞生了许多新富阶层,也为投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长时间的高额获益形成了惯性思维,未来房地产行业或将成为普通的基础产业、不再暴利,金融行业面临严监管、让利实体,继续抱持过去的思维去做投资,容易吃大亏。
2、远离非标、远离单一资产
资管新规是政策,各种风险事件是活生生的案例,这些都在不断地告诉大家,单一非标资产风险巨大,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是血本无归,不能有任何侥幸和博弈心里。
比如,中植系的出险产品多数通过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发行,妥妥的是非标定融产品,其中不少具体投向未知、底层资产不透明。过去出险的一些信托产品是TOT产品、资金池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不够透明,看不到一一对应的项目或资产,往往分拆成较多期数滚动发行,风险主要跟底层资产质量有关。
这些底层都是非标准化的资产,却包装成标品、固收,给产品暴雷埋下了隐患。
最近,还有一家上市公司购买的私募基金产品,基金净值竟然亏成了负值、业内罕见。细看产品底层,是踩雷了某企业发行的信用债,随着企业流动性危机出现、债券违约,重要的是该产品只投资了这一家企业的债券, 产品于是巨亏。
这说明底层虽然是标债,但没有做到分散投资,同样可能会血本无归。如同资产配置一样,单一资管产品的底层投向也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3、流动性为王
在不确定的时代,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可以从容应对绝大多数短时的流动性困境,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而流动性风险往往是因为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却不能及时处置。
例如,房地产就是典型的不动产,占用资金量大、难以快速变现,不适合大量持有。非标债权/收益权、一些交易量稀少的债券和股票,短期难以变现、处置资产需要较长时间,也需要谨慎投资。
4、注重底层资产的透明度
之所以没有提安全性,是因为风险资产往往伴随着高收益的特征,投资者在知悉和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性的投资以博取高收益。重要的是清晰透明,要知道所购买产品的资金流向,底层资产具体有哪些,心中有数、投资不慌。
一个小的分辨技巧是,不管购买的是理财产品、信托、公募还是私募,只要是标准化的产品,产品本身有固定频率的信息披露,在对应的监管部门和网站上能查询到产品登记备案信息,只要产品没有集中持仓单一资产,即便亏损也不至于本金归零。
5、选择合规受监管的实力品牌
在避险情绪的传导下,信托或其他资管产品的持有人提前赎回或者采取止损措施,都有一定的可能,但总体上赎回压力可控。
经过风险事件冲击,高净值客户群体信心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减少对信托产品的配置比例。投资人在购买产品时可以选择实力雄厚的资管机构,关注底层资产以及风控措施的有效性。
就资产配置而言,保险属于安全性较高的产品,可以适当提升保险的配置比例。在整体投资中,采取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优先考虑对资金和产品受托人的选择和评估,轻收益、重风控。
6、彻底放弃保本保息的幻想
非标类固收谢幕,资管产品已经全面净值化,投资者必须要接受产品净值波动的新常态。没有波动未必安全,你看中了对方的高收益,人家看中了你的本金,此类案例屡见不鲜,不再多说。
选择资管产品时,要避免片面以收益高低作为唯一标准。投资者需要全面考量受托人的专业投资能力、忠实勤勉精神、风险控制能力和依法合规的原则,这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底线。
对于投资者而言,还需要不断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投资者教育之路任重道远。这也意味着以投资人为中心的买方服务模式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波动的市场和净值化产品,投资人需要更专业的买方式服务,寻求资管新规时代下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本文标签:
很赞哦! ()
上一篇:A股前三季度新股数、融资额均下降 上交所仍居全球融资榜首
下一篇:返回列表